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之研究(又名小止观、童蒙止观)

    与文化, 第三十卷第七期,2003年7月。  林崇著,《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》,中华佛学学报第十期,1968年,页125-146。  陈英善《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》,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(...经》 T15/0614  后汉.世高译 《佛说大安般守意经》 T15/0602  宋.佛陀蜜多撰,昙摩蜜多译《五门禅经要用法》 T15/0619  宋.沮渠京声译 《治禅病秘要法》 T15/0620...

    杨绮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360832.html
  • 胎儿生命权之伦理观──佛教和天主教与科技之比较研究

    ,《弘誓》67。P6-15。  林崇(1994),《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》。台北:慧炬。  林语堂(1991),《信仰之旅》。台北:道声。  金易明 (2002) ,〈佛陀的本怀与现实中的佛教〉,《...

    朱凯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763195.html
  • 瑜伽行派的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

    《中国佛教》v.32 n.12,9-14。 林崇 1993 《西藏佛教的探讨》,台北:慧炬出版社。 1998 《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》,《中华佛学学报》第11期,49-72,台北:中华佛学研究...,No:1604。 《大乘阿毘达磨集论》,无着造,玄奘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,No:1605。 《大乘阿毘达磨集论》,无着造,玄奘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,No:1605。 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,慧造,...

    刘慧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359879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与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里的无明观:从声闻乘到菩萨乘的衔接与超越

    哲学基础》,台北:联经,1993年。  林崇,《阿含经的中道与菩提道》,台北:大千出版,2001年。  林朝成、郭朝顺着,《佛学概论》,台北:三民出版,2000年。  和辻哲郎着,施孟宏译,《原始...会接连着带起之后一连串的生命历程。因此,对于目标明确定在求得生死解脱、住涅盘的声闻乘行者来说,无明毫无疑问是必须予以断灭的头号敌人。然而,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所呈显出来的,则是奠基在解脱道之上,再进...

    陈仕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20763634.html
  • 人间净土的达成

    作者:林崇 提要 本文先探讨人间净土的意义,此中指出:人间净土必须要有净化心灵的方法被人们实践著,因而在人间就可以达到灭苦的标的,故有别于一般的人天善趣;也就是说,在人间净土中,除了奉行...非常适宜的方法:以那般那(入出息念)直接观察自己气息的实相来修定,以毗婆舍那(内观)直接观察自己身心五蕴交互作用的实相来修慧。在这种定慧的具体实践下,人人皆可自净其意。在“心净则国土净”的原理下,人间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11879309.html
  • 因明的起源及其发展(二)

    要解》。  1991年慧炬出版社出版了林崇的《佛教因明的探讨》。  1992年智者出版社出版了水月法师出版了《因明文集》第二册。  1995年东初出版社出版了明性法师的《量理宝藏记》。  1996年... 因:所作性故  能立  喻:如瓶等  再比如关于自性、差别,自性、共相等,熊十力先生的解释确实是清楚多了――  第一种说法,由分别心于境立分齐相貌者是共相,比量境、非量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1138383.html
  • 20世纪西藏密教研究综述

    还有:公觉旦增的《〈续部秘密藏〉所讲基道果之含意略谈》(藏文,《西藏佛教》1995年,第1期)、巴第·巴桑旺堆的《神奇的西藏密宗》《 (西藏民俗》,1995年,第2期),高禾夫、李冀诚、林崇的《密宗...尊观”和“入我我入观”,使自身成为本尊。修炼无上瑜伽密法,没有布坛等方面的严格限制, 不进行迎请、住、发送本尊的仪轨和念咒,甚至可以不观本尊像而修,以“空观”代替“道场观”,使自身在虚空之中变成本...

    许得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3039100.html
  • 民國早期顯密佛教衝突的探討

    密續的四分法最早從宗喀巴的《密宗道次第》開始,布敦的名著《佛教史大寶藏論》也沿用這個分法。註50:林崇《西藏佛教的探討》,p.276。註51:以下說明參考自《西藏佛教的探討》,pp.276-84。註...〈送法尊上人赴藏迎格西〉,《海潮音》17:1,1936年1月15日,p.91。  另外,太虛的弟子能信也曾對此表達不滿,「最聳人聽聞者,尤其即身二字,今修密者不計其數,成佛者何無一人…」,見〈...

    梅靜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2139451.html
  • 民国早期显密佛教冲突的探讨

      注48:以下说明参考自冉光荣《中国藏传佛教史》,pp.329-35。  注49:密续的四分法最早从宗喀巴的《密宗道次第》开始,布敦的名着《佛教史大宝藏论》也沿用这个分法。  注50:林崇《西藏...密法。据林崇的研究,不论显密其修学基础都在于出离心、菩提心及空性见。〔注50〕如此看来,在经院教育的体系中,修息密法者绝非是泛泛之辈,完全不是如内地所描述的庸懒无知、荒淫无度的喇嘛。当然,或许有某些...

    梅静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642167.html
  •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

    益西班觉著,蒲文成等译,《如意宝树史》。甘肃:民族出版社,1994年。  山口瑞凤等著,许洋主译,《西藏的佛教》。台北:法尔,民80年。  林崇,《西藏佛教的探讨》。台北:慧炬,民82年。  赛仓....思索立生命与实践的价值的开显方法,如何能够在藏传佛教道次第思想中获得启发。主要探讨的课题为:启发生死智慧是如何可能,及其生命实践的动力根源如何掌握的问题。  现代生死学的研究,即尝试透过追问、回应生死...

    王 惠 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647860.html